信仰的意義

我是第一代基督徒,全家族在記憶可及的範圍內,大概只有我是基督徒,其餘的家人大多信仰台灣的傳統民間信仰,而我在23歲決定受洗歸入主耶穌名下時,鼓起相當大的勇氣才敢跟家人說出我的決定。我的爸媽雖然有些擔憂之後不能拜拜等相關問題,但他們相當尊重我,接納我在信仰上的選擇,甚至為了化解尷尬和緊張,還試圖以他們對宗教信仰的理解來安慰我。

有次母親開車帶我回台南官田探望外婆,因為當時我剛信主,所以滿常會跟他們聊到信仰的事。母親為了表達對我的支持與包容,親切地跟我說:「信什麼都很好,只要是勸人為善的宗教都可以」。

當時不成熟的我,無法體會母親的善意和體貼,以課堂上(當時我正在中正大學讀哲學研究所)的那股好辯之氣回答說:「如果信什麼都很好,那你為什麼不信基督教?」我的母親聽了之後沉默無言,我忘了當時那段對話的後續,應該就是轉移話題,不了了之。

信仰乃是對世界與人生真理的探求

從那之後,我就經常思想,為什麼不是信什麼宗教都好?宗教的目的不是只是勸人向善和撫慰人心嗎?如果宗教的目的真的只是如此,那麼的確信什麼都一樣。但這是從實用主義的角度出發,認為宗教信仰只要在生活中給人帶來一些實際上的好處便已足夠。

然而,這樣的說法忽略了信仰的本質和意義,沒有真正觸及信仰的核心意義:每個宗教信仰都宣稱自身才是對世界和人生真實的描述,洞察了真理,並且唯有照它所教導的去行才能夠達到真正的幸福。

舉例來說,基督信仰認為這個世界上有一位全知、全能、全善的獨一真神,這位神創造了人和世界,並會在祂所定的時刻使死人復活,審判世人,決定每個人的永恆命運是永生或永死(地獄);而世人因為陷在罪中,沒有一人能靠自己得救,末日審判時必定會進入永死,所以人必須要信靠耶穌基督,接受他所成就的救恩才能除去罪,在上帝眼中看為義,並因此得免去永死的命運,得到永生,與上帝和眾聖徒在天國裡永遠地相聚和彼此相愛。

基督信仰宣稱這些事都是真實的,而它之所以值得人去相信,是因為它所說關於人的創造、墮落以及福音等事情都是真的。

宗教信仰影響人此生的生活及永恆的命運

也許有人會想說,真的或假的有什麼關係?心誠則靈,心裡平安就好。然而,一個信仰是真的假的,和我們的人生息息相關,會影響我們這一生怎麼活,也會決定我們永恆的結局。宗教信仰試圖描繪這個世界的起源、運轉的法則和結局,如果它是真的,人就必須要按造它所說的方式生活,才能避免悲劇,得到至福。

讓我們分別討論唯物論(唯物論是一套思想體系,也是一種「信仰」)和基督信仰,在這兩個世界觀下,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結局會完全不同。

如果唯物論是真的,那麼人只是演化的產物,是因為隨機的基因突變以及天擇等原因而產生,而死了之後就灰飛湮滅,什麼都沒有。人的起源和終局都沒有任何目的,就像是一團在雨天時被隨機沖刷而形成某種特定形狀的泥人,不久之後又隨著風吹雨淋而消失,此泥人的起源既無意義,消滅也沒有。

如果人真是如此,只有今生,那麼最合理的作法該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盡情享樂。如同保羅所說:「若死人不復活,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在這種情形下道德也不重要了。如果做好事只會讓自己活得比較辛苦,那也不用作好事;而做壞事只要自己覺得過的去,不會受到懲罰,並且能讓自己過的更好,也沒什麼不能做。如果唯物論是真的,善或惡本身已經不是重點,利己及享樂才是。

另一方面,如果基督信仰是真的,人就是上帝所造的(無論是透過哪種方式),而人該怎麼活便會完全不同。

上帝是我們生命的源頭,祂賦予了人的存在的意義和目的,我們必須要依照人被造的意義目的而活,人生才會有意義,才會完滿。

此外,因為人已墮落,所以人必須要接受救恩,才能成全上帝起初創造人類時,對人類的計畫及旨意,讓人類得到永恆的至福,永遠敬拜上帝,並享受上帝所創造的世界;拒絕救恩的人則會因罪受罰,無法脫離永死的悲慘結局。並且,相信基督信仰的人,由於愛上帝的緣故,在今生應樂意按照上帝的旨意及道德律生活,愛神愛人,努力保持聖潔、不做違背上帝道德律的事,並積極行善。

必須選擇相信哪個信仰體系

從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看見唯物論和基督信仰,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和永恆結局。每個人都必須仔細思考,哪一種宗教信仰比較可信,並做出選擇。如果唯物論是真的,那麼就盡情享樂;如果基督信仰是真的,就必須接受聖子耶穌基督親自受苦、受死所成就的救恩,使罪得赦免,得著永生;如果佛教是真的,那麼就要斷絕七情六慾,以最適合自己的法門修行,早日脫離輪迴之苦,達到涅槃境界。

那麼,可以不選擇嗎?不選擇亦是做出了選擇。當有人警告我們房子失火了,我們選擇不選擇,無動於衷,也是做出了選擇。如果房子真的失火了,但我們卻什麼都沒做,我們會因為這樣的選擇而被祝融吞噬。

宗教信仰並非僅是勸人行善或是讓人心情好些的東西,選擇相信什麼信仰是件極為重要的事,這會影響我們今生怎麼活,以及決定我們永恆的命運。許多人忽略了宗教信仰真理的面向,認為宗教信仰只有實用的價值,沒有真假的問題,等到逼近死亡時才意識到此生即將結束,為了此身將歸何處而驚慌。

筆者故鄉鄰居有位老爺爺是我們家的遠房親戚,他的孫子與我同齡,我小時候經常去他家玩。那位老爺爺相信當地的民間信仰,但可惜的是,他的信仰無法幫助他面對生命的課題,因為他不知道人由哪裡來,死了要往哪裡去。後來他罹患了肝癌,並且已是末期。

住院期間筆者的父親曾去探望他,這位老爺爺似乎相當驚恐,見到人就亂吼亂叫,就在胡亂的囈語之中,可以感受到他對鬼魔以及死亡的恐懼。我當時在外縣市工作,想到就會為他禱告,但願他有從上帝而來的平安。不久後,他死於癌症。

巴斯卡賭注

十七世紀著名的數學家布萊茲‧巴斯卡(Blaise Pascal),提出著名的巴斯卡賭注(Pascal’s Wager),試圖說服讀者要做出選擇相信上帝。巴斯卡賭注有好幾個版本,但皆是建立於「相信」上帝存在或不存在,和上帝「是否」存在或不存在的利益得失計算。讓我們來討論其中一個版本的巴斯卡賭注,在這個賭注中有四種可能的結果:

(一)我相信上帝存在,而上帝真的存在,那麼我可以獲得具有無限價值的永

     生。

(二)我相信上帝存在,但上帝不存在,我可能會蒙受有限價值的損失。例如我

     因為每週上教堂而喪失出去玩樂的機會的損失、因十一奉獻而不能把錢拿 

     來享受的損失等等。

(三)我不相信上帝存在,但上帝真的存在。我會因此下地獄,蒙受負面價值 

     無限的損失。

(四)我不相信上帝存在,而上帝也的確不存在。我會獲得有限價值的收益,

     因為我把所有可支配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都用在自己想做的事上,讓自 

     己獲得快樂。

看完四個選項及其結果後,我們現在要根據上帝存在或不存在的機率來計算期望值。因為上帝如果存在,將會帶來具有無限價值的收益(選項一),或是無限價值的損失(選項三)。所以無論怎麼分配機率,都是相信上帝存在比較划算。

例如,假設上帝存在的機率是0.0001,那麼相信上帝存在的期望值會是價值無限的收益:∞(選項一的永生價值)×0.0001(上帝存在的機率)-X(選項二的損失,是個有限的數字)×0.9999=∞;相反地,不相信上帝存在的期望值是 -∞:

-∞(選項三的地獄的價值)×0.0001(上帝存在的機率)+Y(選項四的收益,是個有限的數字)×0.9999=-∞。

根據巴斯卡賭注,選擇相信上帝存在比較合理。甚至,有人主張,就算上帝不存在,而我們相信祂存在(選項二),也不會蒙受任何損失,我們仍然會獲得收益。因為根據許多研究,有宗教信仰的人,由於宗教信仰和聚會帶來的好處,擁有較長的平均壽命及較佳的心理健康,所以選項二也會帶來有限的正面收益。

結果就是,選擇相信上帝存在,無論上帝是否真的存在,都有賺頭;而選擇上帝不存在,風險實在太大了,有理性的人不該做出這種選擇。

巴斯卡的賭注論證有其缺點(礙於篇幅,不在此討論),但這個賭注也反應了宗教信仰的意義及重要性。宗教信仰不只是勸人為善或是心靈的撫慰劑,它試圖描繪世界和人生的真理,它的真假會決定性地影響我們的人生。每個人都必須做出選擇,並依照其選擇而活。我們可以花很多的時間思考衡量那個信仰體系比較合理,但重點是,我們必須要選擇相信哪個信仰是真的,不選擇也是某種選擇。如果上帝存在而我們不相信祂所啟示的真理,所蒙受的損失將不是「虧大了」三個字所可以表達的。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