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世界與動漫靈修學

[編按:本文作者為周冠仲。圖片取自攝圖網]

農曆七月,一手捧著《魔戒》最新譯本的《哈比人》,一手介紹奇幻文學《聯合文學》,《校園雜誌》也談了動漫靈修學,而在台中的路上看著人們擺出祭祀的食物,遙望著不可見的事物,不管書中書外,在什麼樣的次元,真實與奇幻的界線其實模糊的很,人們透過不同的路徑在觀看另外一個世界。 

難得看完一期校園雜誌,發現要執行「動漫靈修學」的門檻並不低,一方面要手拿聖經,熟悉神學與信仰議題,一方要觀看動漫,了解動漫後面的世界觀建構、人物設定、劇情脈絡,滿足了兩方面才能從信仰的角度與這世界對話,滿足這兩個條件之後才能剖析有方、言之有物。 

但我想大多時候路徑並不會是這樣發生的,對大多數有在看動漫的人來說,「動漫培靈」開始於剛接觸動漫的時期,在不知知何時,藉著觀看已經先感動我們的心,而那份感動很難用文字說明,抽象卻又深刻。還記得小時候,有一部動作《超時空要塞7》,我和我弟都非常的喜愛,故事敘述在人類移民外太空的旅程,不斷地與外星人交戰,當每次戰爭開打,主角就會駕駛著可以變形機器人的飛機,衝進去戰場當中,但他不是為了廝殺,而是為了上去唱歌給大家聽,而一架奇怪的飛機穿梭在戰場之間時,雙方都想把他打下來,但主角的駕駛技術卻是異常的好,始終沒有人可以把他打下來。 

而另外一部動畫則是最近真人版口碑不錯的《神劍闖江湖》,在明治維新時期,一位江湖人稱《拔刀齋》的殺手退隱江湖,手持一把利刃刀誓言不再殺,但在動亂環境當中,主角常常要面對倫理選擇二選一,到底是要堅持自己不殺的理念,還是斬殺惡人以絕後患? 

這兩部動畫的主角都裡外不是人,大多時候沒有人支持他們,甚至懷疑、贈恨他們的行動,逼迫他們改變行動,活在苦不堪言的狀態,有時甚至看起來只能二選一而已。後來接觸基督信仰,也發現耶穌面臨終極二選一,最後耶穌選擇自己當初來的道路,卻死在兩股勢力的夾殺。 

我也不知道是我天性使然喜歡這類的故事,還是這類的故事默默形塑我的個性,我對「終極二選一」極度反感,非黑即白、同意不同意,兩股勢力龐大的意識形態讓人厭惡。 

從自我剖析的路徑中,不難發現許多敘事在我腦袋中互相對話,很難判定是哪則敘事加深我的信念,也無法判定誰先誰後,但也可能是我超譯某個文本,或許耶穌的故事不應該這樣讀,我只不過把動畫讀進了聖經當中,這也不無可能,這其中有著錯綜復雜的交互作用。 

所以看著這期的雜誌我有點摸不照頭緒,一群人用神學的語言解構這些有趣的故事,這些故事看起來彷彿就沒有這麼有趣了,但若不懂神學語言,會怎麼聊這些動畫呢?什麼是信仰的角度來解析動畫呢?這樣的事情其實也不是第一次發生,當初「魔戒」電影上映時,教會屆蜂擁進入電影院觀賞,許多人不斷地解釋戒指就是象徵人的「欲望」、「罪」,所以哈比人的旅程就是治死自己的罪,最後哈比人得到上帝的將賞回歸享受永生。教會某些人或許接受這樣對魔戒的詮釋,但如果要這樣看電影,我很難想像樂趣在哪? 

其實不管哪個時代,人都會從自己的世界當中去建構另外一個世界,荷馬寫下史詩,從「典外文獻」我們看到天啟文學中天使軍大戰魔鬼,但丁寫下神曲、西遊記、聊齋…人們始終活在虛虛實實世界的中間,動畫也是如此,每部動畫都建構屬於自己的世界觀,用這期《聯經文學》話來說: 

我們必須有強大的語言、文化、歷史與神話相關的知識概念,才能維持第二世界的存在。但一個無中生有的世界觀,對任何讀者都很難進入,最好的做法應是基於既有的文化認知進行重組和再製,創作者則更近似於翻譯家,翻譯這樣的世界觀供讀者認識。」-P.40 

動畫或者文學提供了我們一種「原地旅遊」的機會,讓我們在兩個世界當中往下走,這兩個世界卻又是扣在一起的世界,人需要透過觀看另外一個世界,來發現身處世界的樣貌。而如今現代人很少用觀看動畫、或觀看奇幻文學的方式,來觀看聖經裡面的世界,那是一種藉著讀經、新舊約導論,從新建構一群有血有肉的人,去揣想這些敘事的內容,當我們無法這樣觀看時,也就無法從聖經的世界望回此世。 

曾經有位學生問我:「為什麼上帝不選擇在發明攝像機後,才讓耶穌來到這世界上?我們就可以看耶穌的紀錄片?」這位學生有著「文字不耐症」,對於我們信仰是使用文本的方式流傳大惑不解,這樣的問題其實根本無法回答,但是個有趣的問題,啟發人開始想像各種的可能性。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