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破除國族偶像

台北忠烈祠 (Photo Credit: 國防部後備指揮部)

今年的待降節期不太平靜,除了地緣政治的紛擾不斷,致使許多人民在暴力衝突中受害外,台灣在中共軍事威脅與認知戰的侵擾下即將舉行大選,選舉結果必然牽動眾人的敏感神經。究竟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台灣何去何從?不少人擔憂是否會亡國。然而,擔心會亡的,是哪一個「國」呢?國族認同直接牽動每個人的情感、切身利益與現世的福祉,當然引人關切,也因此具有強大的選舉動員力。筆者只是一介窮到只剩下選票的基督教左派小老百姓,期待社會能邁向人權保障,促進和平與公義降臨人間,使得國與國無戰爭,民也不攻打民,人人能平靜地享受「坐在自己的無花果樹底下」的日子,所以,大選如何投票已有定見,但對於國族的想像,近幾年筆者不斷回到基督教信仰來思索這個問題,目前有了些許不同於以往的看法。

直面國家崇拜

將統治者神格化、國族神聖化,而形成一套帝國意識形態,似乎是人類歷史以來的共通現象。聖經創世記敘述上古時期的巴別典故,那時世人彼此商量,說「來,讓我們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我們要為自己立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面上。」看起來,一個中央集權政體正在形成,因而能集中科技、資源與人力,投入超大型建設計畫。那麼,這座與天相通的廟塔一旦完工,會宣揚誰的名?是那些每日無止盡燒磚砌城的無數底層工人的名嗎?當然不是,而是統治者的名!人類活動引來上主的行動。聖經以反諷的筆法描述耶和華降臨,來查看人類確實做了什麼,當人自以為能通天,天上的主說「來,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語言」。神聖的干預阻止了一場奴役體制的建立。

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這些帝國的更迭,在以色列先知的筆下如同巨獸利維坦相互傾軋,即便是以色列的王室,所羅門王威名遠播四方來朝的輝煌,也是偶像崇拜的政治宣傳包裝。羅馬奧古斯都封神,以軍事力量建立羅馬太平(Pax Romana),然而,羅馬和平女神的神殿,是以奴隸的勞動與士兵的鮮血在維持的。在這樣的背景中,啟示錄十三章描述了「邪惡三一」的恐怖景象,那時,魔化的羅馬帝國的海軍(海獸)征服亞細亞,將其帝國崇拜延伸至所有統治領域領內,而亞細亞省地方官員(地獸)為向皇上表忠,便強力實施,在城內豎立皇帝雕像令全城祭祀,不從者遭受即嚴厲社會制裁,基督徒因不拜偶像而受害。這是第一世紀教會生活的日常。

不僅羅馬和平女神是以士兵的鮮血來獻祭,中華帝國也不遑多讓。杜正勝院士在《中國是怎麼形成的》中談到,從春秋的封建城邦開始,大國崛起都是以武力征服各邦,然後派官移民統治,繼則文化改造,最後形成一個以帝王為中心的天下秩序:

嬴秦完成統一帝國後,中國大地只有一 個國家,只有一個絕對權威的皇帝,透過一個中央政府和二或三級地方政府而統治廣土眾民。帝國治下的齊民耕田納糧,提供政府無償勞動,並且服兵役以保衛政權。農戰便成為政權存在的兩個絕對要件,這種國家形態歷經秦漢以下無數朝代,基本上延續到今天。 」(註)

這樣,所謂秦漢盛世,透過編戶齊民政策,實施經濟調控,以及各種思想與價值觀之灌輸,非常成功打造出中央集權的帝國。

筆者想起以前中學歷史課本裡談到,秦始皇焚書坑儒非常邪惡。雖然這事件本身還有待歷史考證,秦始皇的歷史定位也有不同看法,但焚書坑儒故事流傳,影響深遠。始皇帝焚哪些書、坑殺哪些儒呢?書上是這麼寫的:卜卦種樹的留著,政治思想的燒了。也就是說,人民可以努力學習科技醫學與算命,但那些知道政治問題、懂得問問題的學者殺了,其他人就會全部噤聲。從此,人民百姓,只是生生不息的韭菜,為國家繳稅服勞役,必要時可割可棄。如此說來,中國人的悲哀,就是大一統太早。

台灣雖民主化三十多年,但中華帝國不死,且以一種更隱微方式,滲透生活的所有細節,幾乎宰制了每個人的腦袋,只要觀察台灣的教育、社會氛圍與價值觀便可了解。有所謂的學者發問:「人文學科有什麼產值?」,學生努力進醫學系、電機系、生物科技,大家努力搞工程、研發技術發大財。不用思考明天做什麼吃什麼,反正法老王—社會體制—已將一切安排妥當,退休後還可活得越久,領的越多。

再看看國慶日與忠烈祠,國家崇拜的圖騰活畫在眼前。台灣如同其他國家,以極高規格慶祝國慶。國家法律明訂這天是國家的假期,慶典由立法院長主持,而總統的國慶演講或文告是重大政策的宣示,各類慶祝節目繁多,甚至還有飛彈、戰機等新式軍事武器的展示與軍隊分列式遊行。試想,這些慶祝「國家生日」的禮儀,宗教味有多深呢? 

台北的忠烈祠是一座仿北方宮殿式建築,面積1千8百平方公尺,高26公尺,屋脊裝飾有仙人及七隻走獸的雄偉建築物,現已成為熱門觀光景點。國家元首,無論是佛教徒、道教徒或基督徒,都必須在每年春、秋祭典帶領五院院長及文武百官那裡獻花致敬。

那麼,這座建築物在表達什麼?「祠」者,祖廟也,裡面所供奉的「國民革命先烈」,其實就是國家崇拜的忠信「眾聖徒」。國家的祭典,在宣示全國人民留心這些人為人的結局,效法這些雲彩般見證人的德行。其實不只是台灣有忠烈祠,日本也有靖國神社,美國有阿靈頓公園,韓國有顯忠院…骨子裡都是一樣,就是國家崇拜的主教座堂!

這樣,有聖禮、聖地、聖典與聖徒,「國家」成了賦予人生的意義神明,並透過語言、教育、媒體、生活制度、社會結構、民俗曲藝等模塑愛國情操,使人民為之生、為之死,國家則以金錢與名譽回報。(突然想起年輕服兵役時常聽見的喊話:好好幹啊,國家不會虧待你!)

吾人必須捫心自問,國族既是一個想像共同體,乃是人為建構,那麼,它是巴別抑或上主聖殿?它想要榮耀誰的名呢?

福音解構王權

基督教對國家的地位有完全不同的想像。新約聖經裡好幾次提到「執政的、掌權的、主治的、有能的」,是奴役人的強大力量。這些字面意義是天上星辰、或各級神明的亞細亞宗教術語到底指涉何物,學者有不同意見。一方面,這些可能是撒但的組織,偽裝成各路神明;另一方面,保羅可能是以擬人化的方式描述罪、律法與死亡,強調它們對人類的宰制力。這些敵對上帝的權勢,以巴比倫、埃及、羅馬帝國作為焦點象徵與代名詞,也就是紐畢真所說的「王權」。無論它們是誰,耶穌已經解除了它們的武裝。

以下扼要梳理幾段經文。首先,路加福音記載在耶穌名聲傳遍四方之後回到拿撒勒會堂參加安息日聚會,要誦讀以賽亞先知的書得時候,他就打開,找到一處寫着: 

主的靈在我身上, 因為他用膏膏我, 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 差遣我宣告: 被擄的得釋放, 失明的得看見, 受壓迫的得自由, 宣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 (路加4:16~19)

耶穌似乎不是誦讀當日聚會排定的經課,而是自己另外「找」的經文,以至於會堂裏的人都盯著他看,要聽耶穌如何解釋。然後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聽見的這段經文,今天已經應驗了。」 他宣布「上主的禧年」啟動了。這原本該是以色列人的大好消息,但是,耶穌的講道卻抵觸了當時加利利人「猶太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情懷,差點就被家鄉人處死。

羅馬書13:1~7的用語「在上有權柄的,人人要順服」,表面上勸告教會信徒們要遵守羅馬帝國的法令,無條件的順從政府,但卻暗藏顛覆因素。按照當時的社會背景,教會在羅馬帝國的處境毫無話語權,況且羅馬的猶太信徒才剛經歷被該撒革老丟下詔驅逐,直到皇上駕崩、新皇登基後才得返家之痛。因此,身居天子腳下的弱小基督群體,無能力也不需要跟帝國正面直接衝突。然而,基督徒要順從政府的神學理由:「因為沒有權柄不是來自上帝的。掌權的都是上帝所立的。」這句話皇上若知道了,可能不會太高興:難不成在這個公認如神一般的該撒是主、一切恩惠平安從他而來的世界裡,還有一位更大的?是的,基督教認信耶穌才是真正的恩主公。

因此,帝國的官員自認為掌握司法、有權刑罰受統治的人民,也能按自己的意志任意徵稅。然而,在使徒的眼中,賞善罰惡、維持社會治安的官員,其實是上帝的僕役、在為上帝工作。這樣,基督徒們身為上帝的管家,透過納糧繳稅的方式,發薪水給上帝家的僕人,也是理所當然的。因此,「繳稅也是出於良心」。如此,基督的福音解構了帝國的意識型態。

耶穌基督釘十字架,是上帝對人類世界的邪惡之終極回應。「基督既將一切執政者、掌權者的權勢解除了,就在凱旋的行列中,將他們公開示眾,仗着十字架誇勝。」(歌羅西書2:15) 帝國眼中的政治犯,已經取得終極勝利。上帝正在使萬事(包括信徒不想遇到的事,如:被擄於巴比倫)互相效力,使他的子民得益處,至終要將天上地下一切所有的,在基督裡同歸於一。

教會的見證

基督徒受洗時告白「耶穌是主」,就是把國家、家庭、金錢、名位都臣服於基督的主權之下,亦即該撒不再是主了,已經是天國版的公民抗命。因此,「國家」不應該成為議題,上帝國才是!對於在世生活中的族群、國家認同、政黨傾向等等,要謹慎維持著批判的距離。國家、政府、政黨、政制,無論民主或封建制度,都是「政治工具」,而非效忠對象,政治人物會像影藝圈與宗教界動輒以種種手法「圈粉」,但我們該關注的是政策,是否引導整個社會朝向共善,成為更好的社群。

此外,基督教有一種國宴,不是君王展示權力,而是恩典與分享,因而是聖餐。每星期定期聚集敬拜,形同週而復始的示威,延續二千年在昭告天下「這是主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罪與邪惡不再做王,已經改朝朝代了。

帝國的政治標榜英雄,遊行展示雄壯威武,但上帝的政治推崇聖徒,基督教因而有另類遊行,不是展示殺人兵器,而是展示和平的復活盼望。

基督徒難免受試探,不必太認真效忠基督,既能享有世上萬國的榮華,又保有天堂的座位。然而基督徒的力量確實可靠,在於上帝已經掌權了,因為國度、權柄、榮耀,都是他的,一直到永遠。

願聖靈每日保守引導!

註:杜正勝,「中國是怎樣形成的?」於《古今論衡》第39期 (2022年12月),連結:https://www.google.com/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cad=rja&uact=8&ved=2ahUKEwi5_oyS4ZuDAxVDkVYBHfX5C_oQFnoECA4QAQ&url=https%3A%2F%2Fwww1.ihp.sinica.edu.tw%2Fstorage%2Fpublish3L%2F39-1.pdf%3Ffbclid%3DIwAR0Fo9sczG7YmZX-VhsBRhQiVKcP62f1Z5yy-D4gONtAbkO9ZD8yayus1gM&usg=AOvVaw1cEs7BIINSHGLEJA0jsbn0&opi=89978449

下載日期:2023年12月19日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