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副地圖・一個世界
無論要與人進行有意義的對話,或是進一步以當地文化素材建構神學,深入理解一個文化群體最根本的世界想像是必然的,因為我們只能透過摸得到、看得見的場所、建築、圖像擺飾、行動,或聽得見的聲音,來探索在人的心靈深處裡,這些符號對這群人的意義,而這心靈底層的概念預設即宣教學者所稱之世界觀(worldview)。
世界觀是一群人對於天、地、人關係的想像,或者換一個角度來說,是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對於世界這個概念的理解,一個人理解現實的方式,何謂真,什麼是假,什麼事情是存在,這個世界為什麼會這個樣子?那麼,人在這樣的世界當中,該採取什麼樣的行為?也就是說,世界觀是一群人學習而來、共享的符號系統,用以認知真實、處理情感,以及建構意義。
世界觀,通常會用一種故事的方式代代相傳,那一個規範性的故事被稱神話的,論及開天闢地的因由,人從哪裡來的、為什麼其所在的空間會這個樣子,諸如此類,規範了人生最終極問題的答案。各個民族都有這樣的神聖的故事,究其故事內容,既有當時科學研究為基礎,又深富各種延伸的想像。以下扼要舉幾個例子:
古華夏
像古代華夏文化中有所謂的盤古開天的故事,盤古這一個宇宙蛋每天在膨脹、長大,達到十萬八千里之後,某時刻便爆開來,他的雙眼成日月,骨肉成了地土山脈,血液成了河流海洋,因此,這個世界就生成了。
當然還有伏羲女媧的故事,無論是伏羲做八卦,或是女媧煉石補天,都是代代相傳的創世神話。我找到一張伏羲女媧圖,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蛇或是龍的樣子,他們是一對的,那麼,這個故事從哪裡來?有人考證也許是西南地區的人的神話傳說,後來也被吸納進了中原,無論如何,伏羲女媧也成為華夏民族,在代代相傳成為上古的某一種開天闢地的英雄人物。
古猶太
古代的猶太根據聖經的一些描述,天有天上的天,天的蓋子、日月星辰,天上有水,天底下有水,地當然是平的,地在地面上面,當然就有地的柱子來把它撐住,所以它才不會陷下去。
希羅—歐洲
對現代人影響最深的,是從歐洲傳來的托勒密的世界觀,此觀點認為,地是這個世界的中心,然後日月星辰繞著地在轉的,而時間與空間都是絕對的。後來歐洲人發現地可能不是平的,因為他們從航海所看見的海平線發現問題,所謂海平線可能不是平的,而是有一個曲度。當然,是真的有曲度還是視差呢?歐洲人追根究柢的精神,加上他們的數理哲學非常的發達,所以他們就計算,他們當然冒險去出海,所以後來證實當地是球形的。這個托勒密的地心說,遭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因為從天文現象的觀察發現,如果水星、太陽月亮這些星體都繞了地球轉,其他的星球就繞著這個軌道,那麼,這個天體運動的數學方程式寫下來非常的公整,可是水星軌道卻不正常,怎麼繞一繞會倒回去走呢?這稱作水星逆行。占星家們就會說,每當水星逆行的時候,人生會有很多壞事會發生。但這些哲學家科學家就會問,水星真的逆行嗎?如果水星沒有逆行,那麼,真相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所以有各種的質疑、各種的答案,所以如果地球不是中心,那水星不是繞地球的話,那是什麼情況?所以慢慢的發展出來,水星繞著太陽,然後現在演變幾百年之後,原來太陽系是太陽為中心,然後金、木、水、火、土、地球等等,是繞著太陽轉的,這樣方程式寫下來,非常的簡潔而工整,這是目前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理解跟想像。
到了二十世紀之後,在科學界對於世界的理解有了革命性的進展,因為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以及量子力學的發展,推翻了我們過去對於時間、空間都是靜止不動的那個托勒密世界的想像。如果這個世界是按量子力學所描述的方式運作的,那麼,多重宇宙就有可能了,所以科幻電影多了許多題材可發揮。
模擬宇宙論
當然還有更讓我們匪夷所思的,叫做模擬宇宙論。因為我們看到、感覺到、摸到、聽到,到最後都是我們腦神經在運作,那腦神經就是電化學,就是電子訊號在神經系統傳導。既然是電子在傳導,有電沒有電,就不是跟電腦程式裡面1跟0一樣嗎?如果一切都是數位化,那該不會我們只剩一個腦袋,其實沒有身體,然後我們被灌輸了各種的訊號,讓我們以為在這裡。
科學家就更近一步推論,會不會我們根本就不存在啊?我們只是一組電腦程式,存在於某一超級電腦裡。這樣,何為真實呢?我們以為是真實的,會不會都只是假象的,我們其實是活在一個心理世界,所以西方的哲學或者電影駭客任務等等,都在探索這一些議題。如果我們根本就活在虛擬的世界,那麼,用功讀書,努力上班存錢、買房子,那又何意義呢?
心靈地圖
這些種種不同的世界觀,存在人的心裡,是不同人或不同時代探索世界真相,或是用比喻來說,如同人們的「心靈地圖」,我們頭腦裡面有一套對這世界的圖資,依據這套圖資,來判斷所觀察到的事務的位址與關聯。
地圖是個意境深遠的好比喻,一幅地圖,是一個世界的想像。不曉得各位讀者所看過的世界地圖是什麼樣子,有一幅世界地圖的最中間是非洲,澳大利亞在右下方,格陵蘭島在左上方,還有一些地圖,格陵蘭島是澳大利亞的三倍大,另外一種是等面積投影法,在這種地圖裡,澳大利亞是格陵蘭島面積三倍大的,而俄羅斯的土地也沒有那麼大,非洲卻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得多了。
還有許多的地圖將太平洋放在中央,南極畫在下面。在台灣地圖上,將台北放在地圖的上方,台南畫在地圖的下方。這樣的世界地圖塑造出我們的世界觀,我們頭腦是如此理解的,所以我們的語言會說「南下北上」。換一副地圖,是換個角度來觀看世界,會給我們不同的想像、不同的觀感。

(此圖片借自網路)
人生導航
人們都有這樣的地圖圖資在頭腦裡面,幫助人們在所經歷的人生所在之地,理解所看見的各種現象的意義,做成各種的決策,使我們賴以生活,所以可稱作「人生導航」。現代科技的發展,人手一支手機便可導航,手機拿起來,可以告訴我們前面哪裡就有路、哪裡有房子,若到什麼地方去,根據手機的圖資,以及根據我現在所在位置的判斷,可以決定下一步該往前走,還是向左轉。不同的圖資,會給我們不同的指引。根據某個人的圖資,系統會指示他要左轉,同樣的景象在另外一個人頭腦中,根據另外一幅世界地圖,他就會往前直行了。那麼,我們在人生的路上前進,下一步是開上馬路、還是直直開進海裡面呢?就看我們的心靈地圖圖資。這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雖然看起來在同一個社會,在同一個地方,但是不同宗教信仰是有不同世界觀的,他們其實是活在不同的世界裡的。
台灣民間世界觀
就筆者的觀察和理解,在台灣民間宗教信徒的心目中,同時存在的兩種不同的世界地圖,或者是雙層的,兩層之間卻沒有溝通的圖資。在公共生活方面是過著一種可以稱呼作無神論現代主義的世界觀,比如說我們的都市的規劃、交通運輸系統的設計,或是經濟制度、教育系統、工廠的生產線等等,這一切都是現代主義的,我們設計各種的大型的系統,規劃如何供電供水,如何將廢棄物清理掉。藉著操作各種大型系統,執行的有效率,使生活一切井井有條,可以預期。這是很典型的現代主義。
另一方面,台灣人的精神生活卻過著一種泛靈式的多神宗教,當提到人生為什麼有些好事發生、有些壞事會發生時,不會使用現代主義的理性、機率、系統化思維去推敲,反而很快落入一種泛靈式的直覺,以靈驗、某一種的神靈或各種看見無法捉摸的力量沖煞來想像。這兩種的世界觀的內在是不一致的,但當事人似乎沒有察覺這當中任何的衝突。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所謂的高知識份子,具有理工科技博碩士的學歷,在高科技工廠的上班,年收入也非常的高,有能力負擔現代科技的都會的生活說準,但是對於一些精神生活很多的判斷,卻非常的原始、非常的前現代。這就是台灣民間宗教信仰者的心靈世界,對於這樣同時生活於二種世界的宗教人,吾人需要多一點的理解,而宣教的對話,便是試圖更換圖資,幫助人們重塑世界的想像。把人從現代主義或泛靈式信仰引導到到基督教世界裡。可以想見這條世界觀轉化之路將會很長、很艱辛,福音使者還堅忍的努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