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迦薩正教會的棕枝主日巡遊 (Photo Credit: Joe Carton/CC BY-NC 2.0)引自華人基督徒聖地和平網絡
對不少基督徒而言,「巴勒斯坦基督徒」彷彿一組「矛盾修飾」(oxymoron)—「巴勒斯坦人」和「基督徒」似乎是互相矛盾、不相容的身份。尤有甚者,更有人不知道巴勒斯坦有基督徒存在,或者以為他們是近期才從伊斯蘭改宗基督教。巴勒斯坦基督徒在遇到這樣的提問時,往往會表示其家族世代均是基督徒,且可追溯到第一世紀。當然,他們的家族系譜已不可考,實證也付之闕如,不過基督徒確實一直存在於這片土地。
派別與分佈
一般而言,廣義的巴勒斯坦基督徒,除了在今日由兩個巴人政黨法塔(Fatah)和哈馬斯(Hamas)分別主政的西岸與加薩的基督徒以外,也包含東耶路撒冷以及以色列國實際治理範圍的。根據估算,英國託管時期基督徒佔整體巴勒斯坦人口10%,但今日在西岸、加薩、東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大約佔當地人口1%,以色列境內則是2%。就教派人數比例而言,Mark Daniel Calder在2018年的一篇研究估算,在西岸,希臘正教(Greek Orthodox)約佔一半,在加薩基督徒則絕大部分都屬該派;拉丁禮天主教在西岸佔了30%,也有約3,000人的希臘拜占廷禮天主教徒(Greek Byzantine Catholics),還有少部分的敘利亞和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徒(Armenian Catholics);新教在佔領區約有5%;東方正統教會(Oriental Orthodox)的敘利亞正教(Syriac Orthodox)多在伯利恆,亞美尼亞使徒教會(Armenian Apostolic Church)多在耶路撒冷,各佔3%;耶路撒冷還有少數的科普替正教會(Coptic Orthodox)、衣索比亞正教會(Ethiopian Orthodox Tewahedo Church)、馬龍派(Maronite)信徒。
當地政教關係
有些人在知道巴勒斯坦有基督徒後,會觸動伊斯蘭恐懼症和物傷其類的情緒,遂認為他們必然遭受穆斯林和巴人政權系統性的迫害。許多人不知道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是個世俗化的政權,並未打算建立伊斯蘭國家。有些當地基督徒更認為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比以色列政府善待基督徒,基督徒在西岸比在以色列更能於公共領域扮演重要角色。前東耶路撒冷浸信會牧師阿瓦德(Alex Awad)則認為,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儘可能使雙方和睦相處,例如一直以來任命基督徒為伯利恆和拉姆安拉(Ramallah)市長,雖說近來這兩座城市穆斯林已成多數人口;自治政府架構內,半數的部長職位由基督徒擔任;立法議會的一些席位為基督徒保留,包括東耶路撒冷7個席位中的2席;聖誕節是國定假日,且自治政府每年聖誕夜派代表參加在伯利恆主誕堂舉行的聖誕樹點燈儀式。他又指出,甚至連哈馬斯也沒有迫害基督徒,且領導人正在調整對基督徒的態度。一些中東網路媒體報導哈馬斯派代表團去拜訪當地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教會領袖還指出其對加薩教會不但沒有迫害、歧視,還頗為尊重。
然而,包括華人在內的許多基督徒還是普遍無視或者不知道巴勒斯坦基督徒的存在。
受忽視的原因
何以如此?筆者認為理由有三。其一,對巴勒斯坦人與以巴關係的不瞭解,以及莫名的伊斯蘭恐懼症。不少基督徒以為巴勒斯坦都是穆斯林,且將以巴衝突誤解為一群伊斯蘭恐怖份子在攻擊與西方文明同一陣線的「民主國家」以色列,他們去當地脈絡化地過份認定所謂「猶太教-基督教」(Judeo-Christian)的連續性。其中有些人,根本無知於巴勒斯坦人為土地和生存鬥爭的歷史,把所有巴人的抗爭簡化為伊斯蘭恐怖主義,更不知道不少基督徒也參與其中。
其二,帶親以動機和基督教錫安主義立場的聖地旅遊團造成的片面認識。學者塞澤(Stephen Sizer)指出,西方聖地旅遊團很大程度上對本地基督徒的存在漠不關心,其中95%未曾接觸本地基督徒社群,只關注參訪聖經遺址。本地基督徒若非被博物館化,就是被無視。在這類旅遊團潛移默化影響下,好些遊客甚至不明就裡誤認以色列是「基督教國家」,或至少以為該國對基督徒友善,卻不知對以巴基督徒而言,以色列正是壓迫的來源。許多人即使到了聖地,也不知以色列境內的基督徒八成左右是阿拉伯裔,還以為他們是彌賽亞猶太人(Messianic Jews)。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遊客去到目前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實際治理的伯利恆,卻還稱當地是以色列。
其三,聖地的基督教除了拉丁禮天主教和少數新教宗派,多是許多福音派基督徒非常不熟悉的希臘正教、東儀天主教、東方正統教會等。巴勒斯坦神學家阿提克(Naim Ateek)指出,時代主義者(dispensationalists)的基督徒根本上否定巴勒斯坦基督徒的存在,或稱他們為「文化基督徒」。這是暗指這些巴勒斯坦基督徒信仰不清楚,只是徒有基督徒文化、生活習慣而已,與福音派基督徒自詡所謂的「重生基督徒」(Born-again Christians)不可相提並論。向來受北美福音派和時代主義影響至深的中文世界基督徒自然抱持類似理解,認為他們根本不算基督徒。既是如此,那些福音派基督徒就認為這些「偽基督徒」應該離開這片土地,還給「神的百姓」—猶太人。這種教會論儘管頗為荒謬,卻大行其道。
破除神學迷思
儘管主因有三,但幾乎均可指向同一根源—基督教錫安主義。意即用聖經和基督教信仰合理化近代以色列建國工程的論述與實踐。從基督徒錫安主義的觀點去看以巴當地基督徒,其實無異於某種東方主義的想像與再現,無怪乎產生諸多與本地基督徒群體的實況脫節的離地論述。
下一次,筆者將會介紹巴勒斯坦基督徒與穆斯林以及當地政權的關係,指出某些人慣用「文明的衝突」的本質化二元視角解讀以巴衝突以及當地基穆關係的盲點。
發佈留言